01

AI只能模仿,無法共感

近幾年,AI 的發展讓人驚艷也焦慮。
只要幾個關鍵字、一句 prompt,它就能畫出精緻的插畫、寫出結構完整的文章、甚至幫你「生成設計」。
於是我們常常被問:

「AI都這麼厲害了,還需要你們這些創作者嗎?」

這句話我們不生氣,反而想問回去一句:

「AI能感受到你內心那個還沒說出口的感覺嗎?」

答案,大概是否定的。因為:

AI能模仿風格,卻無法理解脈絡

AI 的強大,在於資料庫與演算法。
它可以參考上萬張圖片、風格分類、設計趨勢,重組出漂亮的畫面。

但它不知道你的品牌背景,不知道你經歷過什麼、成長的故事是什麼、你為什麼會對某個畫面有情感共鳴。

它能模仿「像的樣子」,卻無法體會「為什麼會這樣」。

而設計,往往就是從這個「為什麼」開始的。

02

AI無法與你共感,設計師可以

好的創作者,會做的不是「生產畫面」,而是陪你一起走進那個還沒成型的情緒裡

當你說你想做一個溫柔但堅定的品牌,我們不只是給你一套奶茶色配色;
我們會問你:「你說的溫柔,是不是來自你當初創業時想照顧人的那個初心?」

這些對話,是AI模擬不來的。它可以根據語意猜測「溫柔=粉色」,但它無法陪你一起挖掘情感裡的溫度

設計是感知與連結,不只是輸出

我們相信,設計不只是圖片,也不是一種風格而已。

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連結,是讓對方看見你、認識你、感受到你的方法。

而這種「讓人感受到」的能力,不來自技術,而來自「共感」。

所以AI會取代創作者嗎?

03

它會取代那些只是執行指令、缺乏思考與情感連結的流程。

但它無法取代「用心聽你說話、為你翻譯世界的人」。

當大家都能「生成作品」,你更需要懂得「感受人心」

04

AI是工具,不是靈魂。
在這個人人都有畫筆的時代,你要的也許不是更快完成的圖,而是:

「這張圖,是不是說出了你心裡那句話?」

這一題,AI答不出來。設計師可以。

如果你正在找一個可以理解你故事的設計夥伴,歡迎找我們聊聊。
我們不只是畫圖,我們想陪你,一起把品牌說清楚、說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