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這張圖是AI畫的欸,超美!那……我們還需要設計師嗎?」
這是我們最近常聽到的提問,也許你也曾這樣想過。畢竟,現在只要輸入幾個關鍵字、選幾種風格,AI就能在幾秒內生成一張漂亮的圖,速度又快、成本又低,看起來似乎能完美解決所有設計需求。
但——如果你曾經做過品牌、辦過活動、印過一張名片,你會知道:「好看的圖」,跟「有用的設計」,根本是兩回事!
AI畫得漂亮,但它不知道你是誰
AI的圖片生成,基於資料庫裡的風格趨勢與關鍵字,這讓它能夠「組合出」一張視覺吸睛的畫面。但它不知道你是誰、你的品牌想傳達什麼、你的TA是什麼年齡層、你希望顧客對你有什麼樣的感受——它沒有脈絡,也無法判斷設計的策略與邏輯。
設計師會做的,不只是畫圖,而是幫你釐清:
- 這張圖要吸引誰的目光?
- 配色、版型會傳達什麼氣質?
- 風格要一致嗎?要怎麼延伸到其他素材?
- 你想傳遞的價值,有沒有真的被傳達出來?
這些,才是「設計」的真正功用。
設計師做的,是策略 + 溝通 + 美感判斷

我們常說,設計是解決問題的視覺工具。
當你的品牌遇到瓶頸、想升級、想被看見、想創造記憶點的時候,你需要的不只是漂亮圖片,而是一整套「視覺如何幫助你溝通」的系統。這正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。
我們會根據目標受眾、品牌個性、行銷目的,決定視覺的語言與策略。好看只是標配
但「有邏輯、有策略、有轉換力」才是重點。
AI沒有創意判斷,也無法做選擇
AI會給你100張圖,但它不會告訴你哪一張最適合你的品牌。
設計師會告訴你:「這一張雖然漂亮,但氣質不符。」、「這張圖雖然AI選了流行字體,但你的品牌需要穩定感。」、「這張圖比例不利於印刷/社群曝光,我們要再調整。」
設計師做的,其實就是「選擇與取捨的專業判斷」,這不是AI現在能做到的。
設計師懂得與人對話、傾聽故事

AI再厲害,也無法坐下來聽你說你為什麼創業、你最感動的一位顧客是誰、你曾經失敗又站起來的經歷是什麼,並且感同身受的理解妳當下闡述的那些心情與情感。
設計師的工作之一,就是把你的這些故事,轉譯成可以「被看見、被感受、被記住」的畫面。
那不是憑空生成的圖片,而是有溫度、有靈魂、有脈絡的創作。
最後,AI不會取代設計師,會取代的是「沒有想法的人」

我們不怕AI。我們用AI,也尊重它。但我們更清楚:真正讓設計有價值的,不是軟體,而是思考。
未來,也許設計師會少畫圖,但會花更多時間去思考策略、理解品牌、判斷風格與溝通價值——也就是:「那些AI目前還做不到的事」。
所以,如果你只是想要一張好看的圖,AI可能可以解決;
但如果你想讓這張圖說話、有記憶點、為品牌加分——你會需要一位設計師。



